天气预报:
教师如何教会听障学生学会感恩
作者: 余宏霞  信息来源: 六安市特殊教育中心  发布时间: 2014-04-25 07:44

一、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近日和同事们探讨听障孩子的教育方法时,同事们认为,当前听障孩子缺乏感恩的现象很普遍。比如:有的学生在路上遇到老师不会打招呼,视而不见;父母亲来校看孩子,孩子面无表情的接过送来的东西扭头就走;有的孩子在寝室里吃家人送来的食物时,不会关心地问一问身边的同学要不要,哪怕是礼貌的客气一下……;把别人对自己的关爱,都看作理所当然,自己对他人的冷漠,视为情理之中,当然不会想到什么回报的问题,何来感恩之心呢?所以,如何教会学生懂得“感恩”,这对于现在的听障孩子来说尤其重要。

二、        教育学生学会感恩

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说白了就是知恩、图报。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对生活对自己的人生充满希望,才会理智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挫折和不幸,才能从容地面对一切思想的是非对错,才能带来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与感激,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更多的情感回报。

1、种下爱的种子,感恩的种子就会悄悄的发芽

老师与孩子们可以说是朝夕相处,很多时候就是孩子们直接的模仿对象,所以老师一定要心怀一颗关怀之心;我们学校是寄宿制的,学生在学校生活十天才回家一次,老师首先要做到经常往教室、餐厅、宿舍多跑跑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我们学校的一位班主任就做的很好:每次大礼拜休息的时候,他都会叮嘱孩子从家里多带一双鞋子,多带几双鞋垫,留着洗换,在寝室经常提醒孩子们经常开窗通风,而且他还不定期地到寝室看望他们,如发现孩子们缺少什么日常用品,他会主动的帮他们买,学习上用什么困难,启发班级的同学互帮互助。也许是孩子们真切的感受到了老师的那份关怀,总是想方设法的感恩回报老师,他们班的孩子在学校学习的时间里,总是把自己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不管是班级还是教室总是收拾得很整洁,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舒心、让人放心。

2、早发现、早疏导,关注学生的成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特殊教育的老师,每天都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当发现孩子的行为有些不对时,要及时的去了解孩子,找出原因,并疏导孩子的心理,当孩子困苦时,要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并不是他一个人不幸,而且有很多关心他的人。这样才能使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灵,使孩子懂得感恩在我的印象中四年级王传乐是一个单纯的小女孩,可是在我上课时却听班里的学生说她前一天晚上因为和同学吵架,又得不到其他室友的理解,情急之下小小年纪的她竟然去撞墙,听后我没有责怪她,在下课的时候我把她带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和她谈心,了解事情的真相,慢慢的让她明白老师同学都很关心她,愿意帮助她,同时让她了解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我们可以想办法解决,但是一定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健康。也许她理解了我的话语,总想以一种适合的方式感谢我,在后来的一天我走在走廊,她主动的跑过来挽着我的手腕,对我很亲热,看着她天真的笑容,我非常的感动。试想如果我们的老师每天任务性的完成教学,课堂时间毕竟短暂,课后和学生接触的少,对学生淡然处之,时间一长,学生对老师的情感也会很淡然,在他们的脑子里老师充其量只是一个教他们学习,要求他们写作业而没有真正走向他们心灵深处的人。所以老师要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学习和思想情况,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凡事感恩!

老师要帮助听障孩子们在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思想,从而沉淀许多的浮躁、不安,消融许多的不满与不幸。感恩,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1)感谢大自然

 用灾难性的记录篇,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日本海啸等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孩子们将目光投向大自然:无论是一草一木,还是清风细雨,都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礼物。想想那些在灾难中丧生的人们,如果我们不保护大自然,对大自然还不心存感恩的话,那么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将不仅仅是地震、泥石流、雾霾天气。。。。。。。!

2)感恩父母以及帮助过自己的人

 人们都说,父母是最无私的,不要求回报。我认为,对于今天的听障孩子,父母应该要求回报,父母应该让孩子了解他们的辛苦和不易。作为特殊教育老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学生多想想父母,养成感恩父母的意识,以实际行动回报于父母。老师和家长沟通让家长为孩子提供机会,让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家务,体验一下做父母的辛苦,并及时引导孩子。比如让孩子洗自己的小件衣物,打扫卫生,整理自己的书包、房间等,让孩子体会劳动的辛苦,还有在学会做事的同时所享受的成就感,快乐感。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而且可以让孩子知道父母做的事都是帮他们做的,学会体惜和感谢父母,增强孩子的责任感。感恩老师可以让学生说说最想感谢的老师是谁,为什么要感谢她,该以怎样的方式去感谢她。感恩同学,说说班级中,你最想感谢谁,为什么要感谢他/她,该如何以实际行动回馈同学,对自己的同学感恩,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安慰,在交流中获得欢乐。

 三、策划寓教于乐的感恩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蓄情。

 感恩教育需要通过学生的参与,首先在既定的情境中,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学校可以精心策划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感恩活动:出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黑板报;每日写一句话向父母、老师、同学表示感恩; 采取为同学做一件事、亲自以言语表示感谢等方式感恩同学。

 同时可以结合国际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端午节、重阳节、教师节……等节日开展感恩活动:老师可以让低年级学生亲手画一幅画或者亲手制作贺卡送给关爱我们的人,高年级的同学可以举办《我是这样长大的》征文活动,让孩子去访问自己的父母、老师、同学,让孩子亲身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心、对他的爱,并一点一滴得教他去回报。同时老师还可以做进一步的引导。如师生共读一篇感恩的故事,让学生分角色表演,一起体会故事的感恩细节,在生活中树立感恩的意识;背诵感恩的诗歌“感激生育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感激抚养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不断成长。感激帮助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度过难关。感激关怀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温暖。感激鼓励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力量。感激教育你的人,因为他们开化你的蒙昧……” 教育学生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怀感恩之情。

 感恩教育以活动为载体,让听障学生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践行感恩。这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让听障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