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王德萍:特教路上风雨20年
    发布时间: 2014-04-08 11:33

                         ——特教战线上保持优良作风的教育道德模范

                    

2001年,为适应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王德萍老师所在的特校在济南盲校、济南聋哑学校基础上,建立了济南特殊教育中心。发展至今,学校现占地面积42亩,建筑面积2万米2,教职工109人,35个教学班450名学生,是我省规模最大的、市教育局直属的、为视障、听障儿童、少年提供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及中等职业教育一条龙服务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寄宿制学校,拥有一支富有爱心、乐于奉献,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老师们用高尚的师德、扎实的工作,教育、引导学生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王德萍老师说:我也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我只是特教教师中普通的一员,只是扎扎实实地做着本职工作,没想到能得到有关部门和社会的认可。而道德模范这一称号对我而言,不仅仅是肯定,更是一种鼓励和鞭策。我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会继续在我的工作岗位上,为特教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德萍老师说:实话实说,为人师,最大的欣慰莫过于桃李满天下。但是对于特教老师而言,这些想法都是奢望。从另一个角度讲,我喜欢自己的工作,我爱这些孩子。我们的学生有的从出生开始,他们的世界就是黑暗的或者是无声的,而他们的父母、家人所承受的痛苦也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有的家庭关系极不和谐。我想在孩子们的童年时代,陪伴在他们身边,让他们有一只信任的手可以牵,可以为他们引路,让他们知道,自己可以走得很好,走得很远,也可以成为有用的人。或许我的些许努力,会让他们感觉到生活的颜色,听到花开的声音。我觉得我从事的工作,意义还是非常大的。没有接触过视障和听障的孩子,作为一名健康的正常人,感触是没有那么深的。他们不知道世界的颜色,甚至无法正常和别人沟通。我的家人了解我的这些学生的实际情况后,就经常对我说,你一定要好好照顾这些孩子,善待他们,因为他们太可怜了。

视障学生无论是全盲生还是低视生,视力的残疾给他们的学习、生活都带来很大困难。教学上和普通教育区别非常大,一个班里学生虽然不多,但个别差异性很大,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分类多层次教学,对情况及其特殊的学生进行个别化教学,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孩子每一节课都能有所学,有所得。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直观性教学法和缺陷补偿法,比如学习课文《荷叶圆圆》,我们会利用荷叶或者荷叶的模型教具,让学生通过用手触摸荷叶,用鼻子闻它的清香,用耳朵听老师的讲解,从而较全面的感知荷叶。比如,学习植物的成长,从植物发出嫩芽、到长出茎叶、到开花结果,不同时期的生长状态孩子们都需要

帮助学生建立自信的过程,同样很漫长,这是对他们坚强内心世界的塑造。首先,老师要全面了解学生,找到问题的根源,找到突破口。其次,要引导他们正确面对现实,正确认识自己,每个人都有长处,也会有短处;多用海伦·凯勒、张海迪、尼克·胡哲等等身残志坚的榜样激励他们,鼓舞他们。再次,经常开展活动,帮助他们认识自己,挖掘自己的另一面。我曾经的一个学生,现在在职专班,小的时候,当她发现自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不能上学时,开始变得脾气暴躁,非常自卑。来到学校,她学习很刻苦,成绩也很优秀,但总是做事畏首畏尾,缺少自信。开始时,我让她上台朗诵她不去,我就安排一个同学和她一起去,就这样一点一点帮她树立自信。后来,我发现她作文写得不错,便鼓励她投稿、参加征文比赛。当她的文章见报的时候、当她在济南市环保征文比赛中和一群普通的孩子对抗拿了二等奖时,当她在奥运精神及其与当今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有奖征文比赛中获得全国第三名时,她发现自己可以完成很多之前不敢想的事情。我知道,她进入社会之后,会是一个独当一面的好姑娘!

由于这些残障学生大多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家庭教育也很不理想,因为有的家长不能够正确认识孩子的残疾,不知道怎样面对孩子,不能够给孩子提供合理的帮助、良好的教育。新入校的学生自理能力差、对周围的世界知之甚少、沟通交往能力差,有的孩子甚至不能够同别人进行正常的沟通,另外,多重残疾学生数在增加,这些问题都是急需解决的。

20年的坚持希望孩子们活得更有尊严

                

王德萍老师说:我所带的一年级有一个八岁的小男孩儿,刚入学时极其任性,总是把行,不行”“我不学这样的话挂在嘴边,拒绝一切帮助他的人。一开始学盲文,老师必须手把手地教,可我一碰他的手就把我的手推开。他会讲普通话,但就是不说,固执地用方言和大家沟通。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我知道他对新鲜事物的拒绝是因为小时做眼睛手术留下了阴影,产生了对未知世界的恐惧。我很心疼,并下决心要取得他的信任,进而让他接受老师的教育。我细心呵护他、鼓励他,让他感觉到我的热情和真情。渐渐地我成了他可信赖的人,他不但学会了盲文、在校讲普通话、还能帮我做一些小事。他在学校第一次讲普通话的时候,他第一次主动牵我的手的时候,我激动得真可以说是手舞足蹈。一年的时间从拒绝到接纳,对于孩子的转变我很欣慰,家长对我也是非常感激。我希望,孩子们都能像他那样,不断进步,战胜自己!

刚开始做特教的时候,我19岁,觉得这个工作太苦太累,像您前面提问的一样,回报太少太少了。那个时候也不被人们理解和认可,甚至有人认为,做特教的老师是不是自身也有点残疾。可是每当直面自己的内心的时候,我还是坚持我的选择。那些苦,那些累,那些不理解都不算什么了,坚持那么多年,就一个理由,孩子们需要我!

特殊孩子,尤其是视障孩子的就业路子很窄,希望更多的行业和领域给予残障孩子更多的关注,为孩子们提供就业平台。这样的话,孩子们的就业面广、生活空间大、视野开阔、生活质量高,活着,也会更有尊严。我的愿望,就是希望孩子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